2015/7/22 13:35
你的孩子屬于哪種類型的脾胃虛弱呢?
區(qū)分氣虛和陰虛――氣虛容易出汗,陰虛容易便秘
從中醫(yī)的角度講,脾胃是氣虛、陰虛、陽虛都有,但從兒科來講,陽虛的不是很多見,最常見的是氣虛和陰虛。脾胃虛弱大部分指的是氣虛,孩子偏向于乏力、盜汗等。陰虛則是經常出現便秘、口干、唇紅,有部分內熱的孩子手腳心容易出汗。
調理脾胃虛弱的關鍵是合理喂養(yǎng),藥物只是輔助,最好是推拿加食療。
一、簡單家庭推拿護理――捏脊
捏脊是推拿療法,沒有副作用,操作也很簡單,家庭里完全可以實施,我覺得這對孩子的保健是非常好的措施。
具體做法: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長,然后捏起兒童背部皮膚約0.5~1厘米,從下往上推進。如此反復,每天1~2次。
二、居家簡單食療妙方
薏仁水。薏仁煮水給寶寶喝。有健脾、利濕的作用,對脾胃功能的恢復有好處。既能補充水分,又能起到調理脾胃的輔助作用。另外,也可以給寶寶喝大米湯。
糖炒山楂。將適量紅糖放入鍋中,用小火炒化,再加少量水,放入去核并切碎的山楂,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后讓寶寶吃一些,對因吃肉類食物過多引起的積食最有效。
白蘿卜湯。白蘿卜半個,切片,煮30分鐘,喝湯、吃蘿卜,具有開胸順氣、健胃的作用。對消化不良伴有腹脹有療效。
山藥米粥。山藥和大米各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干凈與山藥一起入鍋,加水適量,熬成山藥大米粥,具有調補脾胃,滋陰養(yǎng)液的作用。對脾胃不和較久、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或腹瀉日久屬于脾胃氣虛的寶寶都有良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