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28 20:45
與朋友一起吃飯,看到朋友們點菜開始青睞苦瓜、苦菊等苦寒清熱之品,并振振有詞,以夏季氣候炎熱,需要清火為理由。
其實,苦瓜并不適宜初夏食用。對于夏季的飲食,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要“減苦增辛”,因為辛主發(fā)散,苦主沉降,苦味不利于夏季陽氣的升發(fā)。而辛味之品性主升散,與夏季陽氣發(fā)散的狀態(tài)相吻合。
有人主張夏季多食苦瓜,認為苦瓜有清解暑熱的作用,其實,苦瓜只適合于長夏季節(jié)食用,因為長夏濕熱交蒸,濕熱困脾,易導致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苦瓜性寒可以清熱,苦可燥濕,可以通暢脾胃氣機,增進食欲。但對于陽虛的患者,則不要將苦瓜列為夏季的主要蔬菜。
《黃帝內經》在治療思想上有“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亦同法”之論。遠,即避開的含義。強調不僅治療上要注意用藥的寒熱之性,應回避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飲食亦應如此。因此,夏季還不應服太多溫熱性大的食物,諸如牛肉、羊肉、辣椒、荔枝、桂圓等。否則,一方面極易導致陽熱過盛;另一方面,由于夏季陽氣偏于浮于表,胃腸的陽氣并不足,很容易導致不能消化飲食的腹部脹滿、腹瀉等病癥。所以古人認為夏季是最難養(yǎng)生的季節(jié),一則暑熱外蒸,一則腹內陰冷,飲食稍有不慎,極易罹患腹瀉。
當然,《內經》雖然主張夏季的飲食不能過熱,同樣亦不可過多寒涼,因為夏季雖然體表陽熱之氣偏盛,但體內的陽氣并未亢盛,大量的冷飲、瓜果等易于戧罰人體的陽氣,這就違背“春夏養(yǎng)陽”的養(yǎng)生思想。
那么,夏季應該怎么吃呢?妥當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上,以蔬菜、谷類食物為主,可以多食用粥類食物,避免過分的寒涼與溫熱。另外,夏季胃腸虛弱,消化功能減低,粥類食物燉煮糜爛,也更易于消化。因此,粥是夏季養(yǎng)生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