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3:55
臺灣萵苣 又名野苦菜或高腳蒲公英,系炙科萵苣屬的一種野菜,備地均有分布。根作圓椎形,肥大,有2~3個分枝;莖葉斷之有白色乳汁,如蒲公英;株高大,葉互生,抱莖、無柄,葉片琴形,邊有缺刻;小花黃色,頭狀花序;種子也如蒲公英,有白毛,能飛散。此原為民間草藥,江蘇省各地收購。南京、江寧、六合、江浦叫八楞麻;盯胎叫九刀參;蘇州吳縣叫乳漿草或八楞木;江西省叫丁羅卜。大都自產(chǎn)自銷,但蘇州商品亦銷上海。
≮美食性味≯
苦、寒,無毒。
≮美食成分≯
根、莖、葉含橡膠、樹脂、維生素、糖類。
≮美食功用≯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適用于一切瘡癤癰疽、無名腫毒等各種感染化膿性炎癥。也有用治闌尾炎,據(jù)一般反映效果尚好。
慢性闌尾炎及闌尾周圍膿腫:
臺灣萵苣全草60克,紅花3克,桃仁9克,大血藤30克,黃酒與水合煎服,一日2次。
癰瘡癤毒,無名腫毒:
鮮草搗爛外敷于患處,并內(nèi)服。
指疔 :
鮮根適量,洗凈搗爛,略加輕粉少許,研勻,涂敷患處,一日換藥2次。
乳癰:
鮮根搗爛,外敷。
毒蛇咬傷:
鮮根搗爛,加入少量雄黃攪和,敷于傷口周圍。另用根或全草30~60克,水煎服 (或用鮮草搗爛,以開水沖服)。
跌打傷、吐血:
全草30克 (鮮草90克),瘦豬肉30克,煮湯服。
皮膚癬疥:
鮮草搗爛,混和豬油,包于紗布內(nèi),擦拭患部,每日2~3次 (蘇州吳縣民間經(jīng)驗)。
痔瘡:
全草一把,煮湯洗拭,一日2次 (南京江寧縣民間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