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9 12:56
春分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微,故在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同時,由于肝氣旺,易克脾土,雨水較多,易生濕,因此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飲食上可多吃姜、蔥、蕎、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雞肉、鯉魚、鯽魚等,同時也可結(jié)合藥膳進行調(diào)理。
山藥扁豆鯉魚湯:白扁豆30克,淮山藥40克,干姜3克(或生姜15克),鯉魚1條(約500克)。先將鯉魚剖腹,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加水適量,與前三味藥同煮1小時,加入精鹽、紹酒適量調(diào)味即成。有健脾胃祛潮濕的功效。
茯苓粥:茯苓15克,粳米200克,冰糖適量。將茯苓、粳米洗凈,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爛,調(diào)入冰糖略煮 即成。有健脾利濕的功效。
太子參大棗陳皮茶:太子參15克,大棗5枚,陳皮3克。將太子參、大棗洗凈,連同陳皮共同放入砂鍋內(nèi),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取汁,代茶飲。有理氣和胃的功效。
豬肚白術(shù)湯:豬肚1具,白術(shù)60克,煨姜45克,胡椒15克,精鹽適量。將豬肚洗凈,去油脂,放入沸水中焯后去水,晾干水 后備用。將白術(shù)、煨姜、胡椒放入豬肚內(nèi),縫合豬肚,豬肚外以針刺小孔,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小時,放入精鹽調(diào)味。撈出豬肚,切塊,喝湯吃豬肚。有溫中散寒,補脾益氣的功效,尤其適用于脾胃虛寒的人。
菊花粥:菊花15克,粳米100克。菊花洗凈,粳米淘洗干凈。菊花、粳米放鍋中,加適量清水,加蓋,旺火煮沸,文火熬至成粥即可。該粥散風(fēng)熱、清肝火、降血壓。適用于頭暈、頭痛、目赤、疔瘡腫毒、原發(fā)性高血壓等。
梅花粥: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將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兩三分鐘即可,每餐吃一碗,可連續(xù)吃三五天。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氣,激發(fā)食欲。食欲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桑葚粥:桑葚30克(鮮桑葚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適量。將桑葚洗干凈,與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該粥可以滋補肝陰、養(yǎng)血明目。適用于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失眠多夢、耳鳴腰酸、須發(fā)早白等。
養(yǎng)脾佳品大紅棗
我國古代名醫(y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币馑际钦f,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yī)認(rèn)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yīng)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里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dāng)由甜食供應(yīng)。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yǎng)脾佳品。
補中益氣有蜂蜜
蜂蜜也是“吃春”的首選,中醫(yī)認(rèn)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jīng),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暖還寒,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時令食物春之芽
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中醫(yī)經(jīng)典著作《黃帝內(nèi)經(jīng)》說要“食歲谷”,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發(fā)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