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9 12:58
導語:夏日暑熱、暑濕,致使痔瘡易發(fā),出現(xiàn)疼痛、腫脹、出血等癥狀,除藥物治療外,應注意日常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肛門部位的清潔衛(wèi)生十分重要。
肺炎——化痰潤肺
肺炎是由肺炎雙球菌或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統(tǒng)急性病。肺炎是指肺實變的炎癥,由于其感染的因素不同,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過敏性、霉菌性、肺炎支原體性等。
中醫(yī)學屬“溫病”、“咳嗽”范疇。發(fā)病原因為溫病初期,肺衛(wèi)首先受病,若正氣不足,衛(wèi)表不固,不能御邪于外,溫邪阻滯于肺,肺氣壅閉,失于宣達而發(fā)病。飲食療法推介:
【茉莉豆腐湯】原料,鮮茉莉根120克,豆腐250克。將鮮茉莉根和豆腐入鍋加水燉,功效是清熱敗火,化痰潤肺。
【南瓜牛肉湯】原料,瘦牛肉250克,生姜6克。加水燉煮牛肉八成熟,加去皮南瓜500克,同燉至熟,加鹽、味精調(diào)味,功效可化痰、排膿、利肺。
慢性胃炎——養(yǎng)胃暖胃
慢性胃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性病變的疾病,根據(jù)形態(tài)變化可分為淺表性、萎縮性和肥厚性胃炎;以部位又可分為胃體胃炎、胃竇炎。
本病的發(fā)生常由飲食傷胃、濕熱內(nèi)蘊、肝氣犯胃和脾胃素虛引起。飲食療法推介:
【羊奶】原料,羊奶適量,煮沸,適用于萎縮性胃炎患者。
【姜棗湯】原料,紅棗7枚,紅糖100克,生姜50克。將紅棗、紅糖、生姜入鍋煮湯,吃棗飲湯,每日1次,慢性胃炎虛寒疼痛患者宜食用。
水腫——利水養(yǎng)腎
水腫是指體內(nèi)水液潴留,泛溢肌膚,引起眼瞼、頭面、四肢、腹背、全身浮腫,甚至出現(xiàn)胸水、腹水。相當于西醫(yī)學的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內(nèi)分泌失調(diào)以及營養(yǎng)障礙引起的水腫。
水腫發(fā)病有內(nèi)外二因,外因有風邪外襲,肺失通調(diào),或瘡毒浸淫,內(nèi)歸肺脾,或因水濕浸漬,脾氣受阻;內(nèi)因有饑飽勞倦傷及脾胃,或久病房勞傷及腎元。飲食療法推介:
【冬瓜赤豆丸】原料,冬瓜1只,赤小豆適量。冬瓜切蓋去瓤,以赤小豆填滿,蓋合固定,以紙筋泥封固,曬干,入糠兩大筐內(nèi),火煨至糠盡,取出將冬瓜切片,同豆焙干,研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效是消炎、利水、養(yǎng)腎。
【三皮飲】西瓜皮、冬瓜皮、黃瓜皮各30克,水煎,當茶飲用,消炎、利水、補腎。
糖尿病——清熱降糖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慢性進行性疾病,屬于常見的代謝內(nèi)分泌障礙病。它是繼癌癥、心血管疾病之后,居第三位危及人們健康與生命的疾病。
糖尿病與其他疾病相比,其獨特之處是患者的真正醫(yī)生是自己。因為許多防治措施都要靠自己來掌握,尤其是要自己掌握好飲食原則,利用對治療糖尿病有益的食物進行輔助治療。飲食療法推介:
【苦瓜炒肉絲】原料,鮮苦瓜250克,瘦肉100克。將苦瓜剖開去籽,洗凈,切絲,鍋中加入適量植物油,油熱后,加入肉絲,生姜絲,料酒,煸炒一會,加入苦瓜,精鹽、味精,大火炒熟即成。清熱、明目、降糖、利腎。
【洋蔥炒柿椒】原料,洋蔥150克,柿子椒即甜辣椒150克。將洋蔥揭去老皮,洗凈切片,柿子椒洗凈,切開去籽,切片。鍋中放油,燒熱,將洋蔥與柿椒一起倒入煸炒,加入適量精鹽、米醋、味精,以脆而不爛為準。清熱、降糖、利腎。
痔瘡——涼血消腫
夏日暑熱、暑濕,致使痔瘡易發(fā),出現(xiàn)疼痛、腫脹、出血等癥狀,除藥物治療外,應注意日常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肛門部位的清潔衛(wèi)生十分重要;生活要有規(guī)律,勞逸適度,這樣利于緩解痔瘡發(fā)作時的癥狀。飲食療法推介:
【絲瓜瘦肉湯】原料,絲瓜250克,豬瘦肉200克,精鹽少許。將肉洗凈切塊,加水適量煮至近熟時,加切段的絲瓜煮湯,酌加精鹽即成,分2次食肉喝湯。功效是涼血,瀉濕熱,適用于內(nèi)痔便血初期。
【綠豆腸】原料,綠豆100克,豬大腸1段。將大腸處理潔凈,裝入洗凈的綠豆,綠豆先浸泡1小時,腸的兩端用棉線扎緊,入鍋加水適量煮熟即可,分3次吃。能培補氣血,消腫止痛。
貧血癥——養(yǎng)氣生血
絕大多數(shù)貧血癥是可以預防的,而飲食調(diào)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其原則是首先要提供足夠的造血原料,最重要的物質(zhì)是鐵,以及少量的銅元素和蛋白質(zhì)。飲食療法推介:
【皂礬炒大豆】原料,黃豆250克,皂礬30克溶于水。取黃豆洗凈入鍋炒,炒的過程中頻頻加進皂礬水,直到豆子炒熟,每日3次,每次食豆15克。養(yǎng)氣生血。
【四物湯】原料,鮮荸薺100克,春筍100克,葫蘆干100克,柿餅100克。將荸薺洗凈,去皮,切塊,竹筍切片,柿餅用手掰成塊,葫蘆干洗凈,共入鍋內(nèi),加水1000毫升,煮30分鐘即成,每日1次,連湯一起食之。功效是利尿、消腫、養(yǎng)血、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