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
美食天下

飲食健康

飲食健康 食療食補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飲食健康 > 食療食補 > 正文

膏方進補有哪些注意事項

2016/11/17 14:54

“立冬”過后便進入了一年中進補的最好時機,而膏方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追捧。膏方又叫膏劑,以其劑型為名,屬于中醫(yī)八種劑型(丸、散、膏、丹、酒、露、湯、錠)之一。膏方的歷史悠久,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金匱要略》、《千金方》等都有關于膏方的記載。膏方雖好,但服用非常有講究。

膏方優(yōu)點

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藥組成,可分為葷膏和素膏,加入蜂蜜或冰糖等收膏的膏滋為素膏;加入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動物膠收膏的膏滋為葷膠。膏方雖不如湯劑藥效快,但能長期調補身體,由于加入了蜂蜜、冰糖等,口感更好;與丸藥相比,膏方的原料可任意變化,更符合個人體質和病情的需要。此外,膏方還具有毒副作用小、簡便易服、省時省力的優(yōu)點。

適宜人群

膏方的適應人群很廣,總括起來有以下幾類:亞健康狀態(tài)者,如平時無明顯疾病卻容易感冒,或長期勞累或壓力過大的人;患慢性疾病或久病而致全身虛弱的人;術后、放化療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的康復期患者;婦女更年期、產后,以及中老年人、兒童等。

調脾在先

對于一些舌苔厚膩、消化不良、經常腹脹等脾胃功能虛弱的患者進補前一定要先調脾胃,服一些“開路藥”,如陳皮、半夏、厚樸、枳殼、神曲、山楂等,以改善脾胃功能,若直接服用滋補膏方,必然會加重上述癥狀。

一人一方

膏方的成分復雜,每種都有特定的適用人群,不可盲目相信市場上一些宣稱包治百病的“萬能膏方”,“眾人一方”的膏方未必有益,還有可能適得其反。膏方講究“一人一方”,選擇膏方一定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

先辨體質

中醫(yī)將人體體質分為九種類型,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和特稟質,進補膏方前一定要先辨明自己的體質,做到辨證施治,量體用藥。氣虛體質者要重用人參、黃芪、茯苓、白術等制成的膏方;血虛體質者要重用阿膠、熟地、當歸、白芍等制成的膏方;陰虛體質者要選用麥冬、沙參、龜板、枸杞等制成的膏方;陽虛體質者要重用鹿角膠、杜仲、蛤蚧、核桃仁等制成的膏方。

掌握服法

制好的膏方應儲存于密閉的瓷罐中,每日清晨取一湯匙(約10-15克)用開水空腹沖服,也可用黃酒沖服。一般來說,服膏方應于立冬到次年立春前后服用,即11月上旬至次年2月上旬,約服用3個月左右;也可以在冬至到立春前后的1個半月內服用。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先從每日一湯匙開始,如無不適,可逐漸改為1天兩次,早、晚各1次。

注意忌口

服用膏方期間還要忌口,避免辛辣、油膩食物,否則會降低膏方的療效,或引起不良反應。如服用含有人參、黃芪等補氣的膏方時,應忌食生蘿卜,因蘿卜是破氣消導之品;服膏方時一般不宜用茶水沖服,因茶葉能解藥性而影響療效;如患者屬陽虛者,應忌食生冷飲食;如屬陰虛火旺者,則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為哮喘患者,宜忌食蝦蟹腥味等。此外,如遇感冒發(fā)熱、傷食腹瀉等,應暫停服用,待上述急性疾病治愈后,再恢復服用膏滋藥,以免“閉門留寇”。

不適應對

服用膏方后,如出現(xiàn)飲食減少、脘腹脹悶、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脾胃虛弱癥狀,可適當服用中成藥參苓白術散、香砂養(yǎng)胃丸、藿香正氣片,或中藥陳皮、佛手、砂仁等健脾藥泡茶飲用;若出現(xiàn)口渴、咽干、鼻燥等癥,可選用柚子、甘蔗、檸檬等水果生津止渴,也可選用白木耳、麥冬等潤肺生津。

正確儲藏

膏滋藥最好儲存于瓷罐中,亦可用搪瓷燒鍋存放,不宜用鋁鍋作為容器;也可用塑料進行分包裝,存放于陰涼處或冰箱中。取用膏滋藥時,不要每次用湯匙去舀,以免將生水帶入罐里,使其發(fā)霉變質,而應該放一只固定的湯匙在罐里,又方便又干凈。


最受歡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