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1 09:25
最近,有媒體報道,洋河股份對外收購散裝白酒而用于勾兌生產洋河白酒產品。
盡管洋河股份一再否認收購散酒,但其近年來高調投放廣告以及“賣酒”重于“釀酒”的經營模式,讓人對其產能充滿好奇。
從2002年成立至今,洋河股份在短短十年時間內就從一個地方二線酒廠一躍成為一家年銷售額100多億、市值1500億元的白酒巨頭,市值僅次于貴州茅臺,但多年間其內部配套能力是否能與其銷售業(yè)績的迅速增長匹配,卻一直受到業(yè)內質疑。
洋河股份基酒數(shù)量和外購基酒的數(shù)量一直是個神密數(shù)字。洋河股份到底有多大的釀酒能力?洋河的銷售收入與自身基酒產能之間的缺口有多大?洋河對外的采購情況是什么樣的?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查閱洋河公布的兩次申請上市招股文件等大量公開資料,從中找到了部分答案:2007~2009年上半年兩年半時間洋河的白酒總產量為18.06萬噸,但估算數(shù)據(jù)顯示,同期洋河所采購的糧食能釀造大約5.47萬噸基酒,即使是按照其度數(shù)較低的42度洋河藍色經典海之藍來進行測算,也僅能釀造8.86萬噸成品酒。
此外,記者根據(jù)招股書披露的公開數(shù)據(jù)計算得出,洋河兩年半所采購的調味酒總數(shù)為1.53萬噸,所采購的食用酒精為5.3萬噸,大約可以勾調9.68萬噸白酒。
明顯的缺口
2010年5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