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
美食天下

資訊

資訊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資訊 > 食品行業(yè) > 正文

食品巨頭屢陷質量風波 蒙牛今麥郎篡改生產日期

2013/4/23 22:19

折射產品積壓、經銷商考核以及企業(yè)監(jiān)管失位等問題

摘要:食品的生產日期是關于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近日,蒙牛、今麥郎等食品巨頭陷生產日期篡改風波,再次挑戰(zhàn)人們本已脆弱的神經。而根據南都記者向多位專家和業(yè)內人士了解到的情況,這一類事件顯然不是個案,而是食品行業(yè)的共同危機。背后,涉及到經銷商業(yè)績考核、品質管控等多方面的問題。

食品的生產日期是關于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近日,蒙牛、今麥郎等食品巨頭陷生產日期篡改風波,再次挑戰(zhàn)人們本已脆弱的神經。而根據南都記者向多位專家和業(yè)內人士了解到的情況,這一類事件顯然不是個案,而是食品行業(yè)的共同危機。背后,涉及到經銷商業(yè)績考核、品質管控等多方面的問題。

保質期是廠家對質量的擔保

前不久,沈陽市工商局查處了一個涉嫌篡改生產日期的窩點,一家名為沈陽華龍商貿有限公司將大量今麥郎產品生產日期篡改。其中,一款生產日期為2010年9月29日的產品,已經過保質期,卻被改成了2012年6月28日生產。華龍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承認存在篡改日期的事實,公司銷售人員表示,主要改的是小“東三?!?今麥郎系列產品),還有部分“手打雞蛋面”。執(zhí)法人員介紹,這些過期的掛面是通過更換外包裝的方式直接更改,而方便面則是將外包裝原生產日期處理掉,再重新印上新的日期。

而在此之前,蒙牛的經銷商單方面勾結其工作人員,篡改了3000箱常溫奶的生產日期。之前,人們關注的重點大多是添加劑或者大腸桿菌之類的指標,而今接二連三的生產日期遭篡改事件,將人們的目光又轉向了這個食品外包裝上不太起眼的一串數字。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的變質是一個連續(xù)漸變的過程。食品成分或者其中的細菌,不會看著保質期按照我們的指示變化———它不會像許多人想的那樣:在保質期之前,老老實實呆著;過了保質期,一下子就變成了毒藥了。而這個變化過程,又受著生產工藝和保存條件的影響。比如說,采用巴氏消毒的牛奶,冷藏兩周一般細菌還不會超標;而超高溫滅菌的,常溫下放幾個月乃至幾年都不會長細菌。即使是同一種食品,比如巴氏消毒奶,不同廠家的工藝控制條件也會使得變化的過程快慢不同。

篡改日期源于經銷商逐利沖動

據一位不愿具名的華南區(qū)食品經銷商告訴南都記者,現在食品市場,比如方便面市場,同質化競爭非常厲害,廠家面對產品積壓的壓力,有時候會部分轉嫁給經銷商。

雖然理論上,過期銷售不出去的產品,生產廠家都會無條件回收,但是在執(zhí)行上,往往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有時候某些企業(yè)會采取威逼利誘的方式,讓經銷商盡快把快要到保質期的產品盡快銷售出去,據悉,這些產品,企業(yè)給經銷商的差價通常比正常同類產品的差價要高得多。另外,如果當年經銷商手里的產品積壓得太厲害,就這么讓企業(yè)回收的話,還會影響來年企業(yè)所給予的各種政策,因此,對于快過期的產品,很多經銷商都是想辦法盡快銷售出去,這其中就不乏動歪腦筋的。

另外,也有曾經在某食品企業(yè)生產部門任職過的某業(yè)內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在有些企業(yè),對于過期食品的回收銷毀的監(jiān)管并不嚴格,比較容易被內部人鉆空子,把本來應該銷毀的產品通過某種方式流出市面,而這些印著原有生產日期的食品原封不動地賣肯定銷不動,因此,修改生產日期的勾當就應運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業(yè)的某些通行做法也給這種篡改行為提供了方便,由于運輸中可能出現包裝破損,生產企業(yè)一般會在配送的貨物之外附帶額外的包裝標簽,經銷商就可以用這些額外附帶的包裝物料重新打包。這種常規(guī)做法被一些批發(fā)經銷商利用,當所購食品滯銷時,就把從零售商處退回來的貨改動日期后,再放入廠家發(fā)過來的新包裝里,變成新貨進行銷售。

有專家認為,在快速消費品領域,很少有企業(yè)制定不可更改產品生產日期的協(xié)議,這樣對經銷商失去約束,一旦受到利益的壓力,經銷商就會鋌而走險。

鏈接

“保質期”何解

有食品業(yè)專家對南都記者透露,一般情況下說的“保質期”,是指在那個期限內,食品的任何一方面都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換言之,這是廠家的一個承諾———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會有保證。如果出了問題,廠家需要負責。而過了保質期,并不意味著就壞了,只是廠家不再擔保。

記者觀察

食品安全無小事

而食品行業(yè)的性質,使得身在其中的每個企業(yè),體量都比較龐大,換句話說,也就是面向的消費者群體的數目也比較龐大。

像這一次出事的今麥郎,之前對外聲稱的每年產量為120億份以上,即使銷量只有產量的十分之一(這個在實際上基本不可能),所波及的人群也至少有成百上千萬。在這其中,只要有很少的一個比例的產品出現問題,就很有可能出現“集體中招”,影響面就非常之大。提高安全需要成本,而企業(yè)還有底下的經銷商是逐利的,這兩者存在的矛盾,不可能通過企業(yè)內部的監(jiān)控完全解決,因為監(jiān)控需要成本,而這一塊對企業(yè)來說是完全不產生利潤的,因此,企業(yè)通常缺乏有效激勵,只能通過政府等第三方的監(jiān)管來解決,但我們目前看到的現狀卻是,監(jiān)管不可謂不嚴,然而,大眾對于食品安全,一天比一天揪心,這是一個值得行業(yè)內的所有人深思的一個問題。

南都記者侯睿之 實習生潘少菊

原文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puguangtai/20120918/075313164651.shtml

最受歡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