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
美食天下

資訊

資訊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資訊 > 消費者視野 > 正文

商販用泔水喂鯰魚可能致癌 食品行業(yè)遇信任危機

2012/5/1 16:28

就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每天,我們必須攝取一定量的食物。從田間地頭到人類的餐桌,這段距離雖不遙遠,但利益的驅使,卻讓這段距離模糊不清,甚至十分神秘而讓人充滿猜疑。已經沒有誰能確切的說出自己每天吃的究竟是什么,我們開始變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我們不由得質疑整個食品行業(yè)——“還有什么能吃”。

媒體頻爆農副產品生產黑幕

農副產品無疑是與我們生活最密切相關、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了。和深加工的“工業(yè)”食品相比,農副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生產過程也很簡單,可竟也頻頻被曝生產黑幕。本來在想象中還算安全的農副產品現在也讓我們不寒而栗了。

今年4月,天津的《城市快報》報道,該市發(fā)現大量紅心鴨蛋是“人造”的,使鴨蛋變紅的是一種叫做加麗素紅的色素,當地人稱之為“紅藥”。養(yǎng)鴨戶都知道紅心鴨蛋對人身體有害,因此自己和家人從來不吃。

《北京晨報》今年4月報道了北京市場上出現了個頭巨大、顏色鮮艷的草莓,這種草莓是加入了膨脹劑所致。為提前上市,商家往往在一些反季節(jié)果蔬中使用膨脹劑。“膨脹劑可以導致果蔬提前成熟七八天,而且大個的瓜果也容易吸引顧客”。

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的一次報道更為“引人入勝”:黃鱔是雌雄同體,小的時候為雌性,在生長過程中會慢慢變成雄性,雄性個頭比雌性大。很多養(yǎng)殖戶竟然用避孕藥等激素類藥物喂養(yǎng)黃鱔,使黃鱔性早熟,快速催為雄性,體形也快速增大。不過調查顯示這類藥物會殘留在黃鱔體內,吃了對身體有傷害,特別是兒童,吃了會造成性早熟。 除了黃鱔,在養(yǎng)殖蟹、蝦等水產品時,為了提高產量,養(yǎng)殖戶也大量使用氯霉素、土霉素等生物激素、抗生素等給蝦、蟹“催肥”或縮短成熟期。

泔水喂養(yǎng)的鯰魚可能致癌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fā)現,很多人并不認為食用用泔水喂養(yǎng)的鯰魚有害健康?!叭顺允O碌臇|西,魚或豬吃有什么大不了?!薄蚌T魚我也不是天天吃,應該沒什么危害吧?!?/P>

對于城市食用泔水喂養(yǎng)出的畜禽產品,是否會影響到人體健康,專家早有說法。

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楊昌舉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用泔水喂養(yǎng)的畜禽產品,比如說豬就明顯是“垃圾豬”。他認為,餐廚垃圾很容易腐敗變質產生毒素,從而使用泔水喂養(yǎng)出來的畜禽產品含有可能損害人體健康的毒素。

餐廚垃圾在儲存、運輸過程中大多會發(fā)生腐爛現象,因為餐廚垃圾暴露在空氣中,微生物、細菌大量繁殖,動物性油脂很容易氧化腐爛。同時,淀粉之類的殘羹剩飯在細菌的作用下也容易產生霉變。他認為,腐敗變質的泔水中所含有的各種毒素會對飼養(yǎng)的動物造成毒素污染,如黃曲霉產生的黃曲霉毒素,米曲霉產生的曲酸都具有很強的致癌性。這些毒素會通過食物鏈逐漸在人體內蓄積,造成人畜共患性疾病的傳播。

記者采訪了鄭州市的幾位醫(yī)生,他們也與楊昌舉持相同看法。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一李姓醫(yī)生說,“一個天天吃患了病的魚的人,自己能不患病嗎?!?/P>

消費者無法辨認鯰魚好壞

7月15日晚上,鄭州市文化路北環(huán)交叉口建材夜市,王磊與同學又一次來這里吃消夜。王磊是河南財經學院大三學生,隔不多久,他總會和要好的朋友來到這兒點上一鍋碳鍋魚。實惠、好吃,一大幫子人點上一份,再要些啤酒,很是暢快。

“鯰魚?不錯啊,味道很好啊?!蓖趵诤屯瑢W對碳鍋魚所用的主料——鯰魚,很是喜歡。因為是夜市,衛(wèi)生條件可能要差一點,他們也注意到了這些。從監(jiān)督老板拿出鮮活的鯰魚殺掉,到下鍋送到桌上,他們都會留心看仔細。“應該沒什么問題吧?!?/P>

對于鯰魚是用泔水及比較臟的東西喂養(yǎng)時,他們表示懷疑,王磊連說“不可能吧”。

從鯰魚4個月的喂養(yǎng)期,到水產商販的轉手出售,再到夜市老板的精心烹制,這其中的巨細環(huán)節(jié),很多對他們而言是信息盲區(qū)。

作為農副產品消費終端的普通市民,他們無法左右自己的選擇,他們無法從擺放在超市或農貿市場的農副產品中,得知哪些是沒有被污染和被改變的,哪些會對他們的健康有所損害。他們只能相信自己的運氣,相信自己挑選的那條鯰魚是好的。

鄭州市緯三路水產批發(fā)市場,16日上午一早,在轉過數家店鋪后,市民周女士精心挑選的幾條鯰魚被放在了塑料袋中。“沒有辦法,我不可能弄清楚這些魚的來歷?!敝芘繉r副產品的安全也表示出擔憂,但和大多數市民一樣,她說自己無法改變,只能被迫的選擇。

最受歡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