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5:44
每個人每天都會攝入數(shù)十種食品添加劑,2007年全國食品添加劑的總產量高達524萬噸,銷售收入529億元??墒?,對消費者而言,他們什么都不知道,被蒙在了鼓里。
實際上,在發(fā)生食品安全事件之前,幾乎沒有人懂得食品添加劑這個概念,更不知道食品添加劑對于提高食品美味度的貢獻。蘇丹紅、吊白塊、福爾馬林、三聚氰胺,因非法添加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讓人們對食品添加劑有了偏見,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在于:食品添加劑領域信息不透明,行業(yè)內部對于消費者的態(tài)度不坦誠。
人們責怪的是被隱瞞
在超市里,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顧客,結果發(fā)現(xiàn),他們在翻閱包裝袋的時候,通常只看保質期,卻從來不看配料單。一位姓嚴的老人疑惑地問:“為什么要看呀?這哪里看得懂???”嚴女士手中拿的是一瓶口香糖,配料表里寫著17種添加劑,包括阿拉伯膠、紫膠、卡拉膠、明膠、海蘿膠、乳化劑、抗氧化劑,等等。
直到頻發(fā)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添加劑才被推向前臺,可整個食品添加劑行業(yè)都在喊“冤”:“那不是食品添加劑的錯,而是非法添加的錯?!笨擅稍诠睦锏南M者,并不認為他們真的很冤。各大網站論壇里,網民們的憤怒隨處可見。網友TT說:“以前選牛奶總覺得香濃黏稠的才好,現(xiàn)在才明白,那些都是加了添加劑的,哎!”
在反思三聚氰胺事件時,人們不僅譴責非法添加者,而且責怪那些有意無意隱瞞自己的人。
廠家熱衷遮遮掩掩
有多少人能看懂食品的配料單呢?亞硝酸鈉、山梨酸鉀、檸檬酸鈉、水分保持劑、抗結劑……一位食品專家介紹說,有些食品只標了幾種添加劑名稱,可有些名詞指的,實際上是復合添加劑,在這個詞背后,往往是十多種添加劑的合成。
標識讓消費者看不懂,標識的意義就大大降低了。以防腐劑為例,大部分消費者都不喜歡看到“防腐劑”這三個字,因此廠商只標識“苯甲酸鈉”或“山梨酸鉀”。這種標識方法讓消費者感到被欺騙了:2007年,杭州兩名消費者以侵害消費者知情權為由狀告某著名飲料公司,原因是沒有將所含的“苯甲酸鈉”注明為防腐劑。
廠家越是遮遮掩掩,消費者越容易誤解。實際上,防腐劑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可怕。市食藥監(jiān)管所副所長李潔表示,食品防腐劑多數(shù)會由人體正常代謝,合理使用對人體是無害的。
可正因為無人宣傳,無人解釋,消費者越發(fā)不安。記者查閱《食品添加劑衛(wèi)生管理辦法》后發(fā)現(xiàn),相關規(guī)定只表明,使用了防腐劑應標出具體的食品防腐劑名稱,但對于所標出的添加劑屬于何種添加劑,尚沒有更為細致的規(guī)定。
信息模糊亦能節(jié)約成本
食品添加劑行業(yè)內,有的信息不透明是為了避免誤會,有的則是為了節(jié)省商家的生產成本。火腿腸、貢丸等肉制品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在昨天的報道中,記者記錄了兩種品牌的貢丸,一種480克的價格為30元,另一種僅售12元。單價差得這么大,絕不僅僅是因為品牌的差異。有專家告訴記者,這些肉制品的含量完全由廠家自己決定,有的放80%豬肉,有的放50%,有的放30%,甚至還有廠家一點肉也不加。隨著添加劑制造水平的提升,只要摻入大豆蛋白和調味料,完全可以仿真出肉味。
這種廠家的行為,消費者無從知曉。在美國,也有摻入大豆蛋白的火腿腸,但檢驗機關都會要求廠家寫上這么一句話:這并非純肉,而是屬于類似火腿腸的食品。而在上海的超市柜臺里,所有的肉制品均未標出真肉的比例。
食品添加劑里的誤會源于生產者的欲蓋彌彰。嚴女士對記者說:“你可以加入食品添加劑,可總得給我們選擇的權利,告訴我們里面究竟有多少真材實料吧?!毙畔⒌牟煌该?,導致了人們對食品添加劑行業(yè)的整體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