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6/26 09:39
導語:近幾個月以來,狂躁不安的雨季持續(xù)騷擾著廣東地區(qū),廣東從化荔枝大幅減產(chǎn),果農(nóng)叫苦不迭。相比而言,海南今年風調(diào)雨順,荔枝豐收,但是讓農(nóng)戶沒想到的是,荔枝價格卻面臨著高臺跳水,增產(chǎn)不增收。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jīng)75°時為芒種節(jié)氣。芒種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九個節(jié)氣,這個時節(jié)也是各種夏天的水果陸續(xù)上市的時候。但是近幾個月以來,狂躁不安的雨季持續(xù)騷擾著廣東地區(qū),廣東從化荔枝大幅減產(chǎn),果農(nóng)叫苦不迭。相比而言,海南今年風調(diào)雨順,荔枝豐收,但是讓農(nóng)戶沒想到的是,荔枝價格卻面臨著高臺跳水,增產(chǎn)不增收。今年的荔枝市場,果農(nóng)到底遭遇著怎樣的威脅?為何減產(chǎn)傷農(nóng),增產(chǎn)也傷農(nóng)?走投無路的果農(nóng)該如何解決資金難題?《經(jīng)濟半小時》記者王星燦前往廣東、海南兩地展開調(diào)查。
一、 連綿陰雨致從化荔枝減產(chǎn)五成 種植戶加工廠均四面楚歌
在全國聞名的荔枝之鄉(xiāng),廣東從化市溫泉鎮(zhèn)石坑村,記者見到了荔枝種植戶朱明偉。眼看又要下雨,朱偉明趕忙去關照了一下他的蜂箱,下雨的時候,蜜蜂根本無法出去采蜜。
雨越下越大,朱偉明只能回家,在院子里,他望著天空犯愁。今年這樣的雨一場接一場,減產(chǎn)的不光是蜂蜜,因為無法正常授粉,他家的荔枝也沒什么收成。
朱偉明帶著記者來到了自家的果園,他告訴記者,果園里的兩百多棵樹,以前最多可以產(chǎn)1萬斤荔枝,今年荔枝樹盡管四月份就開了花,可是因為持續(xù)反復的陰雨天氣,到目前為止只收了兩三百斤。
廣東從化荔枝大幅減產(chǎn)
朱偉明說,往年他家光是荔枝和荔枝蜜就能賺四萬元,今年這塊收入沒有了,為了供兩個女兒上學,妻子早在四月份就出門打工了,往年從來沒有出去過。
同一個村里,果農(nóng)黎釗洪家的情況也相似。黎釗洪告訴記者,今年自家的荔枝將減產(chǎn)95%以上,基本上等于絕產(chǎn)了。
朱偉明和黎釗洪兩家的情況在從化并非個例。這個全國聞名的荔枝之鄉(xiāng),今年正面臨著一次罕見的減產(chǎn)。從化市農(nóng)業(yè)局種植業(yè)管理科科長何巧清告訴記者,自3月28日開始,廣東省部分地區(qū)持續(xù)低溫陰雨天氣,光照不足導致樹體營養(yǎng)積累不足,受粉不良,今年各地荔枝的生理落果較嚴重;與此同時,惡劣天氣也讓霜疫霉病等病害發(fā)生較多,這些因素都直接導致了今年荔枝的減產(chǎn),預計今年從化全市將會有四到五成的減產(chǎn)。
想到自家果園只有往年一半不到的收成,果農(nóng)朱展平一臉沮喪。因為朱展平全家的收入基本都來自荔枝,其他的經(jīng)濟來源就是做一些零工。他的妻子在從化市一家摩托汽配廠工作,每個月的收入只有一千元,家里還有兩個正在念中學的兒子,每個月家里的花銷都在兩千元左右。今年荔枝減產(chǎn),錢袋子一下緊了起來。朱展平急著在家附近找一份零工補貼家用。然而,更糟糕的是,今年市場不景氣,當?shù)氐墓S都在裁員,零工也很難找。
這天,聽說村里在修排水渠,朱展平打算去工地上碰碰運氣。到了工地后,朱展平得知工地已經(jīng)快完工了,但他還是請求兩位工人帶他去見見工頭,因為眼下的朱展平實在是需要多一份收入。盡管他在工資上一再讓步,可老板最終還是拒絕了他。
離開工棚,正當晌午,烈日炙烤下,朱展平顧不上吃飯,決定再去鄰村的一個生產(chǎn)荔枝干的加工點看看,雖然還有半個月才到荔枝的采摘季,他擔心再晚些去會被別人搶了先。荔枝廠的老板答應付給朱展平一天80到100的工錢,但這顯然低于朱展平的心理預期。
由于朱展平家里還有90歲的老母親和兩個孩子需要照顧,沒法經(jīng)常加班,和老板一翻討價還價,他的工錢最后訂在了每天80元,隔幾天就能上班。朱展平告訴記者,找到這份工作讓自己開心一點,但因為荔枝加工點都是按天計工的,過了采摘季就不會需要那么多工人了。因此到底能干多久他也不知道。盡管眼下有了這份工作,朱展平說他還得繼續(xù)找。
當朱展平冒著烈日找零工的時候,太平鎮(zhèn)何家埔村荔枝干加工點的負責人何炳新也在為貨源犯愁。何炳新告訴記者,今年的荔枝減產(chǎn)了8、9成,現(xiàn)在工廠因為擔心完成不了訂單,根本不敢接單。
何炳新這個加工點最多一年生產(chǎn)了40萬斤荔枝干,但今年他只接了6萬多斤荔枝干的訂單,按照4斤鮮果生產(chǎn)一斤干果的比例,這意味著需要24萬斤,也就是120噸的鮮荔枝,前期已經(jīng)他去外地收了50噸左右的荔枝,但是因為運輸費、人工費等成本太高,剩下的70噸荔枝他還是希望在本地采購。
何炳新做這行十多年了,長年和附近的荔枝種植戶都簽訂采購意向,但是碰上這樣的年景,采購意向上的量到底能完成幾成,他的心里也沒底,趕在采摘季來臨前,他決定走家躥戶,提前落實今年的貨源。
荔枝種植戶阿英告訴何炳新,因為天氣原因今年的收成只有往年的6、7成,但阿英答應可以從親戚和鄰居家調(diào)一部分荔枝過來給何炳新的加工點。何炳新把阿英承諾的供貨量仔細地記在紙上,雖然不到最后收貨,誰也不能肯定能否足額完成,但這些數(shù)字多多少少給了他一些安慰。
村里的另一戶種植戶,也由于減產(chǎn)無法按照原先定的預購量交貨給何炳新,但她承諾可以把親戚家的荔枝拿給他。
村里一共有七戶向何炳新供貨,按之前的收購意向,總共應該是收到30多噸的鮮荔枝。盡管鄉(xiāng)親們都承諾想方設法完成定貨量,但何炳新心里還是把收購量打了個折扣。幾戶走訪下來,預計可以分別收到8噸左右的桂咪和糯米糍。
16噸的鮮果離70多噸的采購量還差得很遠,在外村何炳新還有一些簽約供貨的種植戶,預購量大約在50噸左右,但他也明白,今年都很難完成之前收購意向上的量了,要完成手里的訂單,自己還得再想想辦法。
二、荔枝之鄉(xiāng)農(nóng)戶收入逐年走低 種植農(nóng)戶紛紛另覓出路
蘇東坡曾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傳世詩句,著名散文作家楊朔的《荔枝蜜》更是膾炙人口,都令從化的荔枝名揚天下。由于地處北回歸線,因此無論是光照、雨量、溫度、生長期以及從化山青水秀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都特別適宜荔枝的生長。但是今年的惡劣天氣直接導致了從化荔枝的減產(chǎn),無論是荔枝種植戶還是加工商,日子都不好過。記者在當?shù)夭稍L時也感受到,近年來,果農(nóng)對種植荔枝的熱情可謂逐年降低,這是為什么?
記者在從化采訪時看到一棟坐落在省道邊的三層小樓,這棟樓是黎釗洪一家在90年代花20多萬修的,距今已經(jīng)有20多年的歷史了。在它建成的那個年代,正是黎釗洪這樣的荔枝種植戶的黃金歲月。作為村里最早的荔枝種植戶之一,黎釗洪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槐枝荔枝一斤能賣到15到20元,更金貴的桂咪荔枝賣到60多元一斤,最貴時甚至上百元。
黎釗洪指著家里的老照片告訴記者,兒子念小學時,荔枝產(chǎn)量逐年升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過,1997、1998兩年間家里還添置了不少家具和電器。
但是這樣的好日子的就和家里這些老照片一樣漸漸褪色。黎釗洪說,隨著種荔枝的地方越來越多,行情也一路走低,2002年荔枝大豐收,但曾經(jīng)15到10元一斤的槐枝價格跳水到8角,桂咪也從每斤60多元跌到1元6。黎釗洪失望地對記者說,現(xiàn)在靠荔枝已經(jīng)不行了。
數(shù)據(jù)顯示,2000年,廣東全省的荔枝種植面積是467.83萬畝,比起1995年的294.17萬畝增長了將近一倍。2000年至今,廣東荔枝的總體種植面積雖然波動不大,然而,由于單產(chǎn)上升,總產(chǎn)量又增長了差不多一倍。為了幫助果農(nóng)提高效益,從化市農(nóng)業(yè)局近年也出臺政策,給予每畝500元的補貼幫助農(nóng)民清退部分果園。2009年,從化政府拿出500萬,清退了1萬畝左右的荔枝果園。
但是由于單產(chǎn)上升,清退的一萬多畝果園似乎也很難改變荔枝產(chǎn)量攀升的局面。一旦豐收,價格往往跌得厲害,增產(chǎn)不增收已是常態(tài);趕上今年這樣的減產(chǎn),價格能上升一些,果農(nóng)手里又沒量,結果還是收入減少。這些年村里稍有能力的人,都出外打工去了。
黎釗洪告訴記者,當?shù)厝艘呀?jīng)不指望荔枝樹帶來的收益了,他們中的很多人開始出去招工,有些人則改種蔬菜等作物。
幾年前,黎釗洪的兒子考上了大學,面對每年兩萬多的學費加生活費,靠荔枝發(fā)家的他也不得不把家里的六畝地全權交給了老伴打理,自己到鎮(zhèn)上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
朱偉明因為蜂蜜生意做得不錯,所以兩夫妻都留在了村里,除了自己家里的20畝果園,還幫其它外出打工的村民照看著10多畝果園,他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這幾年化肥農(nóng)藥和人工等成本越來越貴,現(xiàn)在臨時工都要150元一天了,除了自己和妻子兩個壯勞動力,每年光是人工的花費都接近7000元,即便在荔枝最好的年份,刨除成本,純收入也就三萬元,碰上今年這樣的情況,更是白白辛苦,顆粒無收,還不如出去做工,旱澇保收。
三、海南荔枝增產(chǎn)不增收 荔枝價格高臺跳水 果賤傷農(nóng)
朱偉明告訴記者,整片的荔枝林對他來說,就是一塊雞肋。這幾年,若不是看在這200箱蜜蜂的份上,他和老伴早就改行了。對于這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產(chǎn)業(yè)來說,村民們早就不指望靠它賺錢了,村里稍有能力的人,都洗腳上田出外打工去了。那么除了廣東從化,海南的荔枝種植戶又有怎樣的遭遇?
相比而言,海南的荔枝種植戶幸運一些,今年風調(diào)雨順,當?shù)氐睦笾Υ螳@豐收,但是讓農(nóng)戶們沒想到的是,荔枝豐收,價格卻高臺跳水,增產(chǎn)不增收成為今年海南荔枝種植戶的普遍遭遇。
在海南省國營紅明農(nóng)場,記者見到了荔枝種植戶莫巨光和他家的房子。老莫家這棟沒有完工的房子,大概是??谑协偵絽^(qū)三門坡鎮(zhèn)街道上最打眼的建筑,老莫說,老兩口一輩子省吃儉用的20萬全搭在里面了。老莫告訴記者,前兩年荔枝收成好,賺了一些錢,便在2011年建了這棟房子,原本計劃自己住在樓下、孩子住在樓上,但現(xiàn)在一樓已經(jīng)租了出去。
荔枝種植戶老莫沒錢裝修新房 憂心忡忡
老莫的兒子20多歲了,眼看快到結婚的年紀,在這里的農(nóng)村沒有房子沒有媳婦愿意進門,老莫本來盤算著靠著家里的20畝荔枝,兩三年把房子搞好,眼瞅著今年荔枝豐收,沒想到價格卻大幅跳水。
老莫告訴記者,去年家里的荔枝賣了12萬,扣除成本之后,有9萬元的純收入。而今年的荔枝價格跌倒了一塊八一斤,而且人工成本漲得厲害,采摘季一個人一天從去年的120元漲到150元錢,再加上農(nóng)藥化肥都漲價,總體成本增加了15%,沒想到最后的銷售額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連本都保不住,所以干脆留了兩三千斤在樹上沒有摘,自己的房子也沒辦法再按原計劃修下去了。
在老莫所在的紅明農(nóng)場,增產(chǎn)不增收成為今年荔枝種植戶們的普遍遭遇。海南省國營紅明農(nóng)場自營辦主任房頂林告訴記者,2012年農(nóng)場產(chǎn)值達到1.52億,今年盡管產(chǎn)量相比去年增加了3%,但產(chǎn)值卻還不到1個億,比去年減少了34.67%。
房頂林分析說,今年荔枝跌價主要是受到氣候影響。紅明農(nóng)場位于海南省的北部,在正常年景,海南省南部的荔枝會比北部的荔枝早熟15天左右,在南部的荔枝采摘接近尾聲的時候正好北部的荔枝上市,半個月之后便是廣東廣西南部的荔枝成熟,這大概半個月的時間差正好讓各個種植帶的荔枝有相對較為充裕的市場空間,但是今年整個海南全島和廣東廣西南部的荔枝幾乎同時上市,他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房頂林說,相比廣東等地,海南的荔枝種植戶還要承擔過海費、路費等高額成本,本來就沒有競爭力,如果趕上上市的時間點一致,就更沒有優(yōu)勢了。
老莫家的房子能停工,但果園不能閑著。眼瞅著又快到打農(nóng)藥的時候,村里有人因為虧得厲害,已經(jīng)不打算打藥施肥了。但是老莫覺得,雖然今年虧得血本無歸,但明年的行情不能再像今年這樣糟糕,肯投入才有翻本的可能,而且按往年的規(guī)矩,可以在農(nóng)資銷售點去賒賬,等明年賣了錢再還。
但是讓老莫沒想到的是,任他好說歹說,老板娘都拒絕再賒帳給他,理由是老莫今年還欠了800塊錢的帳沒還,加上其他幾家,老莫一共欠了幾千塊錢。
老莫覺得自己跟老板關系不錯,想找老板談談,但是老板不在家。記者也幫著多方打聽,原來這個銷售點的老板正在外面催帳,說起財務問題,他也是一肚子苦水。
??谑心侈r(nóng)業(yè)合作社農(nóng)資配送中心負責人薜英才告訴記者,今年因為荔枝滯銷,他所在的合作社的社員們都虧得厲害,很多人失去償還能力,現(xiàn)在他的資金回收率不到50%,外面有將近40萬的資金,自己也是天天被銷售商催賬,他們實在沒有能力再向老莫賒銷了。沒了資金,合作社下一步的進貨、支付經(jīng)銷商費用都會受到影響。
賒帳的路子斷了,老莫只能想辦法籌集資金,可是家徒四壁的他實在想不到什么可以換錢的東西,咬咬牙,他決定賣幾畝地。
老莫是個種植能人,荔枝地被他管理得很是精細。村里有位村民以前就相中了,但老莫當時不肯賣,現(xiàn)在這位村民因為荔枝虧本,也沒有什么閑錢了。眼下的局面可以說陷入了僵局,老莫既不舍得以如此低的價格賣給別人,買主也擔心虧本不敢買入。
眼看賣地換錢的打算要落空,老莫狠狠心,把這位潛在的買主帶到自己最寶貝的一片果園。老莫指著一顆荔枝樹告訴買主,這棵果樹品種好,果大、效益也好,是自家果園的“荔枝王”,愿意忍痛以800塊錢的價格賣給買主,這已經(jīng)是老莫的底線,但對方還是擔心這個品種的人工太貴,猶豫之后還是拒絕了。
荔枝種植戶無奈忍痛低價賣樹
面對眼下這道跨不過去的檻,老莫實在沒有其它辦法,只能忍痛割愛選擇賣地。但今年村民們的遭遇,賣地都賣不出去。他又四處打聽,得知農(nóng)業(yè)銀行正在辦理小額貸款,他急忙帶著老伴趕到辦理點。
貸款辦理很順利,工作人員告訴老莫,最多十五天,他就能以6厘多的利息貸到五萬元的貸款。這筆錢,對老莫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碳。他打算用一半的錢還帳,然后再購買農(nóng)藥化肥,投入荔枝再生產(chǎn),另外一半留著,就是他和老伴一年的生活費。至于鎮(zhèn)上那棟沒有完工的新房子,只有再看明年的行情。
老莫繼續(xù)居住在這間危房里,陰暗潮濕,他干脆因地制宜搞起了蘑菇培植,他說,這樣多少能填補點荔枝帶來的虧空,掙個一兩萬塊錢,等再過幾天,貸款到手了,荔枝園里又該新一輪的耕種了。
陰暗的房間里,老莫彎腰整理著蘑菇,嘴里又哼起了那首《從頭再來》。
半小時觀察:
廣東荔枝因災減產(chǎn),果農(nóng)傷心欲絕,產(chǎn)量上不去,即使價格賣得再高,也賺不了錢。海南荔枝喜獲豐收,果農(nóng)依然哭笑不得,供大于求,價格自然下跌,同樣賺不了錢。減產(chǎn)傷農(nóng),增產(chǎn)也傷農(nóng),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廣東省一些專家在去年調(diào)研后就發(fā)現(xiàn),在去年廣東荔枝普遍減產(chǎn)、價格總體上漲的情況下,生產(chǎn)者的收入仍呈現(xiàn)“散戶跌、規(guī)模戶平、品牌戶賺”的趨勢。這就意味著,不管是豐產(chǎn)還是減產(chǎn),只要是沒有品牌的種植戶,再想從荔枝這個產(chǎn)業(yè)“淘金”已是非常困難。要破解這個難題,還是要盡快將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農(nóng)民聯(lián)合起來,共享信息、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資源,壯大合作社的規(guī)模和實力,拓展農(nóng)產(chǎn)品的銷售市場,政府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不容忽視。